close
6.對自己喊話,有效嗎? 
 
在談到第一層自責時,我提到:大多數的人在內心深處都認為自己不夠好。
 
那要如何改變這個信念呢?如果是對自己喊話,每天告訴自己:「我已經夠好了。」「我是最棒的。」「我是美好的。」這樣就會有效嗎?
 
我們很可能都這樣做過。在準備重要的考試時,你是否曾經在房間的牆上貼滿各種激勵自己的標語?例如:「加油!」「必勝!」「不要等待機會,而要創造機會。」「生活就是戰鬥!」「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」「發光並不是太陽的專利,我也可以。」「失敗不是因為能力有限,而是沒有堅持到底。」「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——那就是放棄的路;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——那就是堅持的路。」
 
這些標語,你是否似曾相識呢?
 
除了在牆上貼標語,你可能還讀過一些很勵志的書或者文章、看過一些很勵志的影片,用來激勵自己,市面上、網路上充滿著這種資源。
 
對自己喊話效果如何呢?對某些人而言,可能是有效的。但是那個效用有多長呢?如果可以激勵你到考完試,那就夠長了。
 
事實上,我這幾年跟很多青少年的孩子談過話,他們都告訴我,這些方法效果很有限,有效的話那個期限也很短,很快的他們就得換上其他的標語、改讀其他的勵志書、改看其他的勵志影片。有些孩子甚至告訴我,那些標語在牆上貼久了,他們甚至會視而不見。
 
為什麼會這樣呢?我們可以從薩提爾模式的應對姿態來思考這件事。
 
薩提爾女士提出五種應對姿態,其中一種叫做「超理智」,就是對人說教、講道理。說教本身沒有問題,但前提是:對方不知道有這個道理,說教才有意義。如果對方已經知道了,但是他不認同,或者做不到、或者不想做,我們還繼續向他說教,意義就不大了。
 
我們不妨回想一下:在成長過程中,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說教,我們有幾次是認真聽進去的,甚至可以做到的?大概很少吧。甚至,同樣的道理一講再講,我們就會開始覺得很煩,不想聽。
 
既然他人的說教,很少能夠說服我們,那麼我們哪來的自信,覺得自己的說教就能說服別人呢?說教實在不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,但是仍有許多人一直在重複無效的方式。
 
說教不只是對別人說教,別人對我們說教,說教也包括我們對自己說教,我們對自己喊話。例如,告訴自己:「這次一定要好好努力,不可以再這麼混了。」或者「熬夜有害健康,我要早點睡。」又例如 「運動有益健康,我要天天運動。」
 
有效嗎?很有限,是吧?
 
這是因為,對自己喊話、對自己說教,只是停留在頭腦的理解裡,我們的身心並沒有體驗。頭腦的理解很重要,但它不是萬能的。為了學會游泳,讀了很多書,看了很多影片,聽了很多演講,但是你沒有親自下水去體驗,那就永遠學不會游泳。同樣的,為了改變自己,很多人讀了很多書,看了很多影片,聽了很多演講,還是沒什麼改變,這也是因為缺乏體驗。
 
幾年前有一次,我帶我爸爸去看身心科門診。 候診的時候,聽到有兩個女的在對話。
 
比較年輕的女的有氣無力地說:「你看得出來我有病嗎?你覺得我得了什麼病啊?」
 
坐在輪椅上的那位老婦人仔細看了看年輕女子然後說:「我看不出來欸。你怎麼了?」
 
這個年輕女子嘆了一口氣:「我心情不好,老是生氣。」
 
老婦人聽了,立刻開導他:「心情啊~就要放輕鬆,不要和人計較,事情來了,別往心裡去,人就會快樂了……。」
 
這些話,年輕女子不知道嗎?他一定都知道,但是他做不到啊。說教的內容,只能進入頭腦,進不了心裡。
 
要進入心裡,形成改變,這需要體驗。
 
2014年8月,我媽媽出了車禍,21天後就過世了。當時我已經跟爸爸十八年不說話,因為媽媽的過世,要處理他的後事,我不得不開始跟爸爸說話。但是兩個人之間有好多的新仇舊恨,想要好好說話,談何容易?我的頭腦一直告訴自己,要好好跟爸爸說話、要好好跟爸爸說話、要好好相處,但是每一次一說話就吵架,我還是沒有辦法好好相處,這是因為我的內在缺乏體驗,所以很難形成改變。
 
要如何體驗呢?我去參加體驗式課程,也先後找了張瑤華老師、李崇建學長談話,有了許多體驗後,我的內在開始變得柔軟,才有辦法跟爸爸好好說話,好好相處。
 
我還記得,我去找瑤華老師的時候,他問我爸爸在家中排行第幾。我說第五,他底下還有三個弟弟跟妹妹。瑤華老師問我:以爸爸的排行,在八個兄弟姊妹中,他容易被看見嗎?他需要怎麼做,才能夠讓自己被看見呢?
 
在那一剎那,我的內在突然柔軟了。我突然意識到:喔~ 爸爸後來會變得那麼強悍、那麼固執,原來只是為了讓自己生存下來,讓自己被看見。
 
很奇妙的是,回家之後,我就稍稍可以跟父親和諧相處了,雖然只是稍稍。這便是體驗的威力。
 
後來,我又去參加了張天安老師的工作坊。工作坊是一種體驗式課程,跟聽演講截然不同。
 
在那場工作坊裡,天安老師要做家庭雕塑,我自告奮勇,上台去當案主。在他的帶領下,我看見了我的原生家庭的三角圖象:每當爸爸媽媽發生衝突,我總是站在媽媽這邊,以拯救者自居,因為我覺得媽媽是受害者,爸爸是加害者,我對父親,我對爸爸因而累積了許多憤怒。
 
天安老師很厲害,他的雕塑重心並不是放在我跟我爸爸之間,而是著力於我和母親之間,我第一次意識到:對於我站在他那邊,我的媽媽很可能是感到欣慰的,儘管他從來沒有說出來。
 
這個發現,讓我差點淚崩,我在現場忍住了,但一離開工作坊,走在空蕩蕩的馬路上,悲傷、溫暖與安慰的淚水緩緩的從我的臉頰上滑落,無法停止,那是無比深刻的療癒,我跟母親之間,我跟媽媽之間有了一次很貼近的連結。
 
當時,我的媽媽已過世一年了,我和爸爸仍然在糾纏不清的和解之路上。天安老師的雕塑是一場及時雨,為我的內在注入了更多的愛、柔軟和力量。
 
日後,我可以跟爸爸和解,天安老師的那場雕塑幫助很大,我至今感念。那也是體驗的威力。
 
如果你常對自己喊話,對自己說教,而你發現效果有限,那就別再這樣做了。不斷重複無效的方式,並不會帶來有效的結果。
 
祝福你,我們下一課見。 BY  羅志仲 老師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