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5.第二層自責
 
我們在上一課提到:一直在追求完美的人,會一直困在自責裡,而且是兩層自責。
 
第一層自責,是認為自己不夠好。我們在上一課仔細談過了。
 
這一課要談的是第二層自責:只要沒做好,就會自責。
 
我們先將這兩層自責綜合一下: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(這是第一層自責),所以不斷追求完美。但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,只要做得不好,就會自責,這是第二層自責。
 
這兩層自責的差別在於:第一層自責是無所不在的,隨時隨地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,彷彿自己的存在也不夠好。由於它如影隨形,無所不在,往往不容易發現。
 
第二層自責,只有在做不好的時候才會出現,它比較容易發現。
 
我用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,來說說第二層自責。
 
研究所畢業後,我在高中教了一年書。為什麼那麼短暫呢?其中一個原因,是我一直都活在第二層自責裡。
 
現在回想,當時的情形實在太奇怪了。從小到大,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。求學階段,對於課業,我只求六十分,能過就好。一旦當了老師,卻開始要求自己要做到一百分。
 
在那一年裡我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苛。我要求自己:講課的時候,絕對不能照本宣科,絕對不能只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,我必須在每一課設計出很有趣、很有效的教學活動,讓學生愛上國文。而且,每一課的教學活動都不能重複,都要是全新的。
 
當時我只是個菜鳥老師,沒有多少教學經驗,卻對自己如此嚴苛,實在很費解。
 
這樣要求自己的結果是:我一直在自責。因為每一課都要想出一個全新的活動,這要花多少的心力呢?這要多有創意呢?這其實啊~需要幾年的時間,慢慢的累積教學經驗,才有辦法做到。但是我當年卻強迫自己第一年就要做到,簡直是自虐。
 
所以,我常處於焦慮之中,在辦公室或者在家裡來回的踱步,發想新的教學活動。適度的焦慮,的確會帶來創意,我當時還真的想出了不少很厲害的教學活動,我自己很滿意,學生也很喜歡。但我當時對焦慮的認識很有限,其實很少適度的焦慮,大部分的時候,我都是過度焦慮,這只會讓我經常處於崩潰邊緣。
 
加上又有時間壓力,教完了這一課,就要進入下一課,我研發新課程的時間有限。而且,我在高一、高二都有課,兩個年級的課程內容不同,所以我每一週都需要為兩個年級各發想出一個新的教學活動。
 
有時,真的想出來了,我會很興奮;有時,想不出來,我就會很沮喪。在興奮與沮喪之間來來回回,我慢慢的出現了躁鬱傾向,教學對我而言越來越有壓力,越來越少了樂趣。
 
還不只這樣,我當年還加碼要求自己每一課的活動都要很成功,不能失敗,這實在太瘋狂了。
 
什麼叫做成功呢?我當年的標準是:除了要我自己滿意,全部的學生也都要很喜歡。但一個班級有四十個、五十個學生,怎麼可能全班都喜歡呢?有時候遇到他們下一堂課要考英文、物理、化學,那對他們而言是更重要的科目,自然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在我的國文課上。
 
結果就是我常感到心力交瘁,而且常常不滿意,對學生不滿意,也對自己不滿意。對自己不滿意,就會自責,認為自己很糟糕,認為自己不適任,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行了。
 
一年後,我精疲力竭,放棄了,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高中教職。不只是離開這個學校喔,而是離開教職。我當時還惡狠狠地告訴自己:「這輩子我再也不教書了!」
 
看吧,自責並沒有讓我變得更好,也沒有成為動力,反而讓我更快的燒完熱情,用盡力氣,傷痕累累,最後以放棄告終。
 
當年的我,那麼愛學生,那麼愛教書,卻不愛自己。如果我當時就懂得愛自己,不要那麼會自責,對自己不要那麼嚴苛,我就能細水長流,一直教下去吧。
 
一兩年後,當年的同事得到了SUPER教師獎。我們是好朋友,我在學校任教期間,他就坐在我隔壁,只有他最支持我設計各種教學活動。他邀請我去觀禮。好奇怪,看著他領獎,我竟然在台下一直哭、一直哭,停不下來。頒獎典禮結束後,他告訴我:「志仲啊~ 你離開得太早了,否則這個獎早晚也是你的。」我聽了,哭得更慘了。
 
多年後,我轉行了,從事親子教養、師生對話、安頓內在這類的工作。到各地演講時,我發現好多人都深為自責所苦,一如當年的我,他們只要做不好,就會強烈地譴責自己、咒罵自己,許多人都跟當年的我一樣,活得好痛苦,甚至因此變得不敢冒險或者嘗試,因為追求完美的他們不允許自己犯錯或失敗,只要犯錯或者失敗,他們就會自責,自責太痛苦了,那就乾脆不要嘗試、不要冒險吧,就不會犯錯或者失敗了。
 
我轉行之後,從2013年至今,演講少說也有上千場了,有時候講得好,有時候講得很普通。如果是以前那個動輒自責的我,應該無法在這一行做這麼久,講這麼多場,我應該會身受自責所苦,而又像當年那樣,很快就放棄了。
 
但是我沒有,我一做就是這麼多年,而且還樂在其中。並不是我現在完全不自責了,而是自責少了非常多,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。我因為學到了不自責的方法,而且不斷地練習,所以自責越來越少,我的演講也越講越好。
 
我深深地發現,放下自責,我一樣可以持續進步,而且是不帶痛苦地進步。有些人的確是靠著自責,累積了越來越高的成就,但是代價呢~是心理上的巨大痛苦,這樣的代價太大了。如果有其他的選擇,我們大概都會選擇不自責吧。
 
真的有這樣的方法,那是愛自己的方法。這套課程會毫不藏私地,將這些方法都分享給你。
 
祝福你,我們下一課見。  BY  羅志仲 老師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