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30. 真正的改變,是改變內在。
 
前幾課,我們聚焦在用接納和覺察來改變自己,你可能會有個困惑:怎麼都沒有提供具體的方法,來改變不喜歡的特質或習慣呢?
 
你想問的可能是:如何改變外在?而我提供的方式,則是如何改變內在?
 
這個方式如果讓你感到困惑,可能是因為它不是你熟悉的方式。過去你可能一直在使用直接改變外在的方式,如果那些方式有效,你可以繼續使用它們。甚至你可以去學習其他新的方式,而在這套音頻課程裡,我提供了這些你較不熟悉的方式,它們都是用來改變內在。
 
 
 
內在改變了,外在就改變了。這樣的改變,不只發生在我身上,也不斷的發生
在其他人身上。
 
有一位來上過課的媽媽,他的孩子剛考上心儀的大學與科系。他的孩子曾經重度憂鬱六年,都沒有去上學,全家都很辛苦。偶然的機緣,這位媽媽來參加我和何亞芸老師一起帶領的三天工作坊,我們當時都不認識這位媽媽,也不知道他的家庭發生什麼事。
 
後來,我從其他朋友的口中約略得知:這位媽媽參加工作坊之後,內在有了改變,與家人的關係也改變了。至於有什麼改變,我還是不清楚,等到他的孩子考上了大學,我才知道更多的細節。
 
根據這位媽媽的說法,他來上過課後,就停止自責了,而在他停止自責之後,他的孩子的重度憂鬱也好了一半,而且開始主動去上學,最後考上了理想的大學與科系。
 
這位媽媽因此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:「早知道這麼容易,我幹嘛自責呢?」
 
然而,在他看來這麼容易的事,在我看來卻很不容易——
 
要停止自責,很不容易;重度憂鬱要在短時間內好一半,更不容易。這些很不容易的事,能看似容易地發生在這位媽媽和他的家庭裡,背後恐怕有其他原因。
 
然而,這位媽媽願意來上課,跨出重要的一步。而後願意改變自己,最終也停止自責了,這樣的內在改變,必然會影響他的外在應對,而後他的孩子的內在跟外在也都隨之改變了。
 
內在改變了,外在就改變了;大人改變了,孩子就改變了,我在這位媽媽身上深刻的看到這些。
 
另外有一個例子,也值得在這裡分享。
 
有一次在工作坊裡,一位媽媽很氣憤地提到,他的五歲兒子被別人家的同齡小孩 推倒受傷了,而那個小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。
 
我跟這位媽媽對話,我問他:「在這件事情上,你最想得到的是什麼?」,這是在問他的目標。這位媽媽說:「道歉。」
好,請你先記得「道歉」這個關鍵詞,看看在接下來的對話過後,這位媽媽的目標會有甚麼不同嗎? 
 
當他說出「道歉」之後,我繼續跟他對話,我問他:
「你希望誰道歉?對誰道歉?」 他說:「我希望那個小孩來對我的兒子道歉。」 我問他:「什麼原因,道歉對你而言這麼重要呢?」 他說:「做錯事,本來就應該要道歉!」 我說:「你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嗎?」 他說:「有,但對方家長說,只是小孩子嘛,打打鬧鬧是難免的。」 我說:「聽起來你有生氣,是嗎?」
他說:「有。」 我問他:「你生誰的氣呢?」
他愣住了:「我本來以為我只有對那個小孩生氣,現在發現,我生對方家長的氣更多。」
 
我繼續問他:「除了生對方家長和孩子的氣,還有生其他人的氣嗎?」 他說:「沒有了。」
我說:「真的嗎?比如說,你有生自己的氣嗎?」 他又愣住了,一會兒之後他說:「有……。」 
 
我問他:「你氣自己什麼呢?」 他停頓了好一會兒,默然無語。 我問他:「你
 
是氣自己沒把兒子照顧好嗎?」 他說:「對。」 我問他:「你有氣自己無法讓對方來道歉嗎?」
 
 
 
他說:「有。」 媽媽的表情變了,變得比較柔和,沒有剛剛那麼生氣。
 
我繼續問他:「你本來有看見這些嗎?」 他說:「沒有。」 
 
我問他:「現在看見了,你怎麼想?」 他說:「原來我氣別人,沒有氣自己來得多。」
我問他:「你現在的生氣,跟剛剛有不一樣嗎?」 他說:「現在比較不生氣了,沒有那麼執著了。」
對話帶來覺知,深刻的對話帶來深刻的覺知。這位媽媽本來不太認識自己的生氣,現在認識了,內在的生氣就會有所改變。
 
接下來,我將對話拉回他一開始的目標。我問他:
 
「現在對你而言,道歉還是最重要的嗎?」 他說:「不是了。」他看起來鬆了一大口氣。 我再問他:「那現在你最想得到的是什麼呢?」 他說:「我還不知道,但我的心裡對於道歉的執著,沒有那麼強烈了。」
這場對話,從頭到尾,我都沒給這位媽媽任何建議。他是怎麼改變的呢?他的內在改變了,外在就改變了。
 
這一課,我想藉由這兩個例子,來說明內在改變的重要與好處。
 
前面幾課的目的也是在此,我想邀請你慢慢地接納自己,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樣, 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,而又要去改變自己。
 
接納自己,會讓你的內在自然地改變,而後,外在要改變,就有各種可能,不再那麼困難了。這也是我在第七課提到的:為何改變很難?你可以重新找來複 習。
 
當你不再認為自己是有缺陷的、有問題的、不正常的、不夠好的,那麼你就完整了,許多改變會變得水到渠成,你也會更愛自己。
 
在這一課的最後,我想邀請你花一些時間,也許是幾分鐘、幾個小時、幾天,觀察一下:從第一課一路聽到這一課,你的內在有發生哪些改變嗎?你可以把它寫下來。
 
祝福你,我們下一課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