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1.掉進低潮時,你有回應情緒嗎? 
 
上一課所講的生命故事,是我在學習之前發生的,當時,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是接納,也不知道在低潮時,如果不掙扎,我還可以怎麼做?當年是誤打誤撞,不小心在大低潮期間讓自己停了下來,一停就是好幾年,而後,才從低潮中走出來。
 
話說回來,那時候除了停下來,我好像也沒有其他選擇。當年的接納與停下來,其實是無意識的,那是無意識地接納,無意識地停下來。
 
這幾年,有了新的學習,在遇到低潮時,我開始知道如何有意識地停下來,有意識地接納。其中最基本,也最重要的方式,是在低潮時,去覺察自己此刻的情緒。
 
接下來這幾課,我們都會聚焦在情緒上。這一課,我們先思考幾個問題:當你有情緒的時候,你如何回應情緒呢?這是如何學來的呢?效果如何?
 
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「回應情緒」這個說法。這很正常,我以前也沒聽過,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,什麼叫做「回應情緒」?要如何「回應情緒」?
 
小時候,只要我們出現了情緒,被大人發現了,大人通常會期待或者要求我們不要有情緒。例如,他們會告訴我們:「不要生氣」、「不要緊張」、「不要難過」、「不要擔心」、「不要害怕」。
 
有效嗎?當你跟爸媽說:「明天要考試了,我好緊張。」他們告訴你:「不要緊張。」你會因此就不緊張了嗎?不會的,你還是會繼續緊張。這是一個無效的方式。但又奇怪又有趣的是,大人會不斷的重複無效的方式,來安撫孩子的情緒。
 
而後,我們也學到了這個方式,用這個方式對待自己,也對待他人,會一再的告訴自己或者別人:「不要生氣。」「不要緊張。」「不要難過。」「不要擔心。」「不要害怕。」
 
我還記得我念幼稚園的第一天,因為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新環境,我在學校哭了一整天。我隔壁坐的是全校我唯一認識的人,他是我的鄰居和童年的玩伴,我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,他叫做邱宏偉,當時邱宏偉不斷的安慰我:「不要哭了、不要哭了。」但是我還是繼續哭,根本停不下來。
 
當時邱宏偉的年紀跟我一樣小,他就已經學會了用這種方式來安撫別人的情緒。他是從哪裡學來的呢?肯定也跟其他人一樣,是從原生家庭中學來的。
 
壞消息是:這個方式無效。好消息是:既然這個方式是學來的,表示它不是天生的,那麼我們現在可以學習其他有效的新方法。
 
這幾年,只要我掉入低潮,就會回到自己的情緒上,但不是告訴自己不要有情緒。我以其中一次的經驗作為例子,來說明我是怎麼做的?
 
有一次,我發現自己掉入低潮了,我便開始更有意識地藉由回到呼吸、回到感受,讓自己慢下來。慢下來很重要,你才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。
 
慢下來後,我覺察到自己有著急、焦慮、不安等情緒,這讓我的腸胃、胸口等地方都感到不舒服,尤其是胸口好像有一顆石頭堵在那裡,我感到胸悶。
 
這時候,我有兩個選擇:第一個,讓自己再度快起來,或者去做下一件事,以舒緩、逃避這些不舒服。只是,這樣一來,我便往往會被自己的情緒控制,我不再是情緒的主人,情緒才是我的主人。
 
這二個選擇:和不舒服的感受在一起,允許、接納自己此刻正在不舒服——我成了情緒的主人。
 
當我選擇第二個方法,和感受在一起,我開始逐漸意識到:在我的胸悶、著急、焦慮、不安等感受的背後,有一股巨大的恐懼和憤怒在那裡。
 
我繼續和那股恐懼與憤怒在一起,而後,我看到在它們的背後還有一股更深沉的情緒,叫做無力感。我問自己:那是什麼樣的無力感呢?
 
我閉上雙眼,全神貫注在無力感裡,我感覺到我的呼吸變得急促、變得困難,好像快溺水了。這時候,我的身體告訴我,我需要大口呼吸,以回應這些感覺。
 
接下來的事情很奇妙——
 
我開始使盡全力大口呼吸,我開始使盡全力大口吸氣,緩慢吐氣,讓每一次的吸吐都來到極致。由於我長年觀照這具身體,密切合作,對於身體他想告訴我的訊息,我百分之百信任它的智慧。我練習過各式各樣的呼吸靜心,但從未像這次那樣,每一次的吸吐竟然都可以長達半分鐘,而且持續了半小時。在吸吐的過程中,我感覺內在累積的情緒逐漸清理中。
 
接下來,我每天都做這個練習,幾天過後,低潮就過去了。
 
這就是我不著急走出低潮的原因。因為低潮能幫助我看見我沒看見的,也幫助我看見我一直在逃避、否認、和壓抑的。如果我急著走出低潮,那些沒能好好面對的情緒,便會不斷的以其他的形式重新回來,我終究無逃於天地之間。不如藉此機會,好好面對吧。
 
這是我其中一次走出低潮的歷程。當然,並不是每一次都是這樣,但方式都一樣:讓自己慢下來,去回應情緒。
 
這個練習我做了許多年了,已經熟能生巧,並且帶來一個很重要的好處:我越來越信任我的情緒。
 
一般人不想,或者不敢面對情緒,是因為他們無法信任情緒,他們覺得情緒太可怕了,如果不忽略、不壓抑情緒,他們一定會被情緒淹沒或者擊倒。
 
所以,我們需要先累積成功的經驗,而後,才會信任情緒。
 
為了幫助你累積成功經驗,接下來幾課,我會教給你簡單、易學的方式,只要你常練習,便會熟能生巧,最後,你也會跟我一樣,可以信任情緒,願意健康地回應情緒。
 
祝福你,我們下一課見。  BY  羅志仲 老師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